学科“熔炉”炼真金,活力迸发“教研场”——记先进党支部书记李洁

来源:admin发布时间:2025-06-26 15:12访问量:425

当四个二级学科的党员教师们从“各自为战”到围坐一堂,在每月的组织生活会上热烈交流、碰撞思想时,一场由支部书记李洁发起的“破壁行动”,正在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官网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教师党支部悄然发生。

这不是简单的支部重组,而是拆掉了学科间的藩篱,将党建的组织力精准注入学科交叉融合的“关键点”。李洁和支部党员们,正用充满创造力的实践证明:党建,可以鲜活地嵌入学科发展的脉络,成为点燃团队潜能、催生创新火花的澎湃引擎!

支部建在学科上,打破壁垒的“融合革命”

2022年,当李洁接到整合民族学下设四个二级学科党支部的任务时,她敏锐地意识到,这不仅是支部组织架构的调整,更是一次打破学科壁垒的“融合革命”。彼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史、民族社会学和藏学四个二级学科的党员老师、研究生形成了六个党支部,老师们除了上课就在搞科研、跑田野。“不同学科的老师各忙各的,除了中心的大会,很少有跨学科交流的机会。”李洁回忆说,“但民族学本就是交叉学科,党建应该成为促进学科发展的融合剂”。

1.jpg

于是,学院党委通过重组支部的形式,将四个二级学科整合在一起,既执行好中心的发展规划,又让老师们能在每个月的组织生活会上面对面沟通、交流科研成果。李洁知道,党员老师们希望支部理论学习能和民族学专业结合得更加紧密。怀着对老师们负责的心态,她带领支委搜集、准备每个月的学习资料都很用心。“每次确定学习内容都有压力,能不能真正让老师们学到位、学到点,对我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李洁坦言。

在李洁的带领下,支部学习形成了“三结合”特色:与学科建设结合,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探讨各民族多元文化与中华文化一体共通的关联性;与师德师风、教风学风建设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规范“导学关系”;与人才培养结合,锚定民族学学科特点,将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家精神融入人才培养教研实践。

在支部组织学习教育家精神时,李洁举了中心创始人杨建新教授的例子,拿出杨先生九十一岁高龄下写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研究文章手稿给大家传阅。支部党员老师看到手稿上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听到杨先生在说过“这是我最后一篇文章了”之后仍笔耕不辍的事迹,深深为之动容,老先生的精神力量悄然间完成传承。

“热烈”而“凡尔赛”,组织生活还能这么过?

不论是当学生党支部书记,还是目前担任教师党支部书记,李洁带领支部党员,把组织生活过得规范认真又热烈活泼。

2.jpg

教课、带研究生、做项目、田野调查……支部老师们的教学科研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每年年底的民主生活会就成了思想、成果“碰撞会”,大家在会上集中交流探讨,又暗暗比拼,场面热烈而“刺激”。

2023年年底的民主生活会上,中心的阿旺嘉措老师面带忧愁地说,“唉,我今年的成果很不够。唉,只出了两本书,发了七篇C刊”。此言一出,会上其他老师纷纷瞪大了眼睛,随即引爆了全场的笑声与惊叹,纷纷调侃阿旺嘉措老师“凡尔赛”。

因为学院目前对教授的考核标准是一年两篇C刊,中心的老师都能达标。大家也都知道阿旺嘉措老师工作的高强度,除了上课、带学生、拿项目,经常跑去青藏高原做调研,一回来就马不停蹄地写作。“今年阿旺嘉措老师还拿了一个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的团队项目。大家都知道他的努力,也知道他说的成果不够是内心真实的想法,这对其他老师也是一个激励。”李洁笑着说。

回想起十年前当学生党支部书记时召开的组织生活会,李洁说主要是疏导、缓解同学们的学业压力,“大家的困惑、焦虑和压抑情绪会在民主生活会上集中‘爆发’出来,尤其是博士生,同学们七嘴八舌、畅所欲言,对学业生活很有助益。”

凝聚力量、教研相长,发挥好“双带头人”作用

李洁有时候会组织召开支部扩大会议,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为了“去支部生活神秘化、刻板化”,让中心更多的非党员老师了解组织生活。“一方面是督促非党员老师们及时学习与业务工作紧密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政策要求,另一方面是借组织生活强调中心的重点阶段性工作。”

3.jpg

作为经常进行田野访谈的民族学研究者,李洁在支部中充分发挥了擅长“察言观色”的能力。在日常的琐碎工作中发现问题后,她会很着急找到相关老师,主动开展谈心谈话,并为其提供帮助。

近几年,学院引进了很多民族学优秀青年人才,有的青年老师在面对困惑、焦虑不知如何解决时,会直接去办公室找她,或给她发微信,李洁总是不遗余力地帮助他们协调、解决。

2025年3月,中心的萃英博士后马成明要去新疆做水利调研,却苦于没有学生做辅助工作,找到李洁寻求帮助。李洁认为是开拓学生“新田野”的很好结合点,当下就说没问题,为其找了自己的一个做新疆相关研究的博士生祝银行同去。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他们同步完成了水利调研和国家通用语言推广调研,回来后祝银行还完成了一篇智库报告。

有自己帮助过的青年老师在发表文章后,会做成抽印本送给李洁。每当收到这样的“礼物”,李洁都会很有成就感。“感觉挺好的”,她笑着说。

“我希望自己能发挥更多的作用,在支部和中心之间做好‘桥梁’,这也是‘双带头人’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体现。”在李洁的影响下,中心不同学科老师间没有学术壁垒,找好结合点互相支持、共同深化研究,也实现了彼此成就。

中心主任赵利生带领中心团队服务于西北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地方经验探索、推动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实践提升,周传斌老师汇聚中心“老中青”力量打造的校级通识核心课《多彩民族之灿烂文化》获评甘肃省一流课程,焦若水老师团队致力民族地区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积石山震后重建与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创新实践研究;中心积极推动与奥克兰大学和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建立合作关系……民研中心教师党支部的力量在李洁这位“双带头人”的引导下,如涓涓细流汇成江河。

当学科壁垒在支部的熔炉中悄然消融,化作携手共进的默契;当“凡尔赛”式的发言成为奋进者之间心照不宣的激励暗号;当青年学者捧着论文的抽印本敲门而来……这一幕幕,正是对支部最好的注脚。

目前,人才选聘、项目申报、成果审核、职称评定等方面都需要李洁审核把关。压力?当然有,但更多的,是看到支部集体智慧与力量绽放光芒时的欣慰与继续前行的笃定。

新闻来源: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官网新闻网

链接:https://news.lzu.edu.cn/info/1049/1045395.htm

返回原图
/